当前位置:矫情书院>玄幻魔法>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9章 大清帝国的轰然倒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章 大清帝国的轰然倒塌(3 / 4)

是死战到底,北洋六镇的七万兵力根本不够打。”

武昌起义的成功,也让全国很多省份相继起义,成功摆脱清政府的控制。

北洋新军的战斗力要比地方新军强得多,出动北洋军镇压革命党问题不大。

“隆裕觉得袁世凯说的有道理,就询问当时少壮派中军权最高的载涛,你掌管着陆军带兵怎么样?能不能率军南下呀?”

“思来想去,印昌奏请朝廷还是启用袁世凯吧。”

“比如湖北新军装备的火炮,就多是国产仿制的格鲁森57毫米过山快炮,缺少大口径重炮。”

他非常清楚,一旦让袁世凯重掌兵权,只会彻底断送大清国的江山社稷。

在交接兵权的那一刻,她就知道把大清的命运也交到袁世凯手上了。

“载沣留过洋,见过世面,知道专制统治无法长久,唯有立宪才有一丝前途。”

因为他非常清楚,想要在大清国施行君主立宪制,必然会遭受到极大的阻拦,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这一制度。

“他反对议和,反对清帝退位,甚至一度要与袁世凯兵戎相见。”

“我们站在袁世凯个人的角度来说,即便他死命效忠清廷,即便他真的把这次革命给镇压下。”

尽管他们很早就知道了清王朝的灭亡无法避免,可如今听到清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依旧让他们心里不好受。

“这场历时41天的阳夏之战,革命军输得非常彻底,阵亡将士4200人,而北洋军的阵亡人数还不到1000。”

“北洋军占领龟山炮台,将炮口对准长江南岸。”

他身为中华民族的大好男儿,自然也要支持这些革命党人。

现在虽说全国起义不断,大清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但他也不会把袁世凯召回来。

“收到印昌从前线传回的奏报,清政府亲贵慌了手脚。”

这些革命党人都是推翻清政府的勇士,带领老百姓站起来的有志之士,大家不希望这些人牺牲在北洋新军的镇压中。

“算上名义上还效忠清政府的军队也寥寥无几,不要说对付南方的革命党,就是面对袁世凯的北洋六镇也根本不够。”

“他先是买通宫里的大太监小德张,吓唬隆裕说你们要是被革命军给推翻了,到时候就会跟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一样,免不了上断头台的命运了。”

他们为了让大清传万世之业,不知道做了多少努力,可如今最后的结果却也没有逃过王朝灭亡的诅咒。

但不管怎么说,大清国是在她的手上灭亡的,她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到了那个地步,除了袁世凯有能力镇压革命党,就没有其他人了。

“任命军谘府政使冯国章为第二军军统,统帅北洋第五镇、第三镇的混成第五协、第二十镇的混成第三十九协作为预备队,随时听候调遣。”

“就这样,清政府重金打造的御林军间接被袁世凯收编了。”

“印昌也不傻,他知道袁世凯虽然蛰居河南张德,但却在暗中操控前线战事。”

“11月底,袁世凯下令停止攻击武昌,然后扭头就回了京城。”

毕竟他的心愿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解放中华儿女,而不是为了手中的权力。

孙中山:我还是太低估了袁世凯的野心,没想到大总统的位子还满足不了袁世凯的胃口。

“载涛这个人练兵还可以,但让他上战场玩命他是真不行。”

相反,以他对袁世凯的了解,他总觉得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之后,选择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

不过很快大家就意识到自己可能想多了,事情估计不会坏到这种地步。

而唯一的要求就是袁世凯支持共和,逼迫大清皇帝退位。

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推翻清政府,让中华民族走向共和。

“10月28日上午,北洋第一军开始向汉口发动猛攻。”

在权衡利弊之后,他愿意把大总统的位子给袁世凯。

武昌起义再结合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各朝古人也能大致推测出清政府灭亡的事情经过。

不过归根到底,还是满清太过腐朽,宗室子弟已经完全废了,连一个镇压北洋军的人都没有。

他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最大的心愿就是带领革命党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既然不现实,袁世凯索性也转变了想法,这大清行将就木没必要再保了。”

“随后他又扔出优待条件,对隆裕是软硬兼施。”

一旦他提出君主立宪制的想法,原本支持他的顽固派大臣肯定会纷纷倒戈,不再支持他。

“随着一把大火,如今武汉沿江大道四宫殿码头至龙王庙一片被烧的是精光不剩。”

“一场炮战下来,革命军又是损失惨重。”

嬴政:说到底还是清朝宗室太废物,找不到一个有能力的人,这才给了袁世凯机会。

他心中清楚专制统治无法长久,只会导致大清帝国走向灭亡。

在那种情况下,即便袁世凯执掌军权镇压了革命党,拥兵自重的袁世凯也不可能听命于清政府。

“眼看汉口已无法固守,革命军只能退守汉阳。”

在欧洲仔细了解过君主立宪制后,他也有想过在大清国实行这种制度。

独揽大权逼迫清帝退位,如此滔天权势,很难对皇位不动心。

可他哪里能想到,大总统的位子袁世凯还不满足,还想着恢复帝制自己做皇帝。

他虽然闲赋在家,但一直关注着全国的局势。

“故而当第一军走到河南信阳后,士兵们直接就撂挑子罢工了。”

事情恶化到如此地步,大清国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担此重任,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刘彻:清政府重新启用袁世凯,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制度,才让欧洲的实力远超大清帝国。

“载涛回家后越想越怕,担心隆裕反悔,一定要他挂帅,于是他就干脆称病辞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