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相信溥仪不知道小日本的狼子野心,可依旧选择了投靠小日本,乃至在东北地区建立伪满洲国。
毕竟技不如人,也怪不得他人,只能说吴佩孚没有那个能力结束战乱。
“当初徐树铮杀了冯玉祥的姑父陆建章,冯玉祥愣是没敢报仇。”
“那就是卷走了不少紫禁城中的宝物,用这些财宝补贴军费。”
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小日本肯定不安好心,想要利用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这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而溥仪因为是在小日本的支持下复辟的,就必然会依赖小日本,从而不得不听命于小日本。
北洋时期的中国人听到溥仪最后还是被小日本利用了,不禁内心一沉,脸色极为难看。
“见吴佩孚容不下自己,便在暗中策划倒直。”
而且优待条件规定紫禁城属于他的家,可现如今他被赶出了家。
张作霖即便巴结他也没有什么用,毕竟他也给不了张作霖什么好处。
“会谈结束,两人分别时,张作霖站在门口,见到门口的日本使馆工作人员,当场故意大声说道。”
“然而就在张作霖准备进京面见溥仪时,溥仪却被冯玉祥一脚给踢出了宫。
“然后,张作霖话题一转,略带威胁的博仪说。”
“不过即便如此,冯玉祥也触犯了张作霖的底线。”
现在最有希望横扫天下的吴佩孚败了,这也就意味着动荡的年代还将持续。
他就后悔不已,痛恨当初固执己见,没有听吴佩孚的忠告。
“另外,冯玉祥还派兵包围了醇亲王府。”
“这些人如果只是自己干,张作霖倒是不怵。”
“张作霖只是害怕溥仪脱离自己的掌控,成为日本的棋子,影响他在东北的统治。”
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他才选择拉拢溥仪,就为了应对那些遗老遗少和小日本联手搞事情。
也正是这样,他当选总统后,就对冯玉祥大加封赏。
他此时此刻万分后悔没有听信吴佩孚的忠告,要不然如今也不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更是让直系势力的大好形势付之一炬,彻底断绝了统一中华的希望。
“可是溥仪并不信任张作霖,还是派罗振玉等人秘密接触了日本政府派来的代表。”
冯玉祥把溥仪驱逐出紫禁城就已经触犯了他的底线,更别说把溥仪囚禁在大牢了。
“比如肃亲王善齐、恭亲王溥伟就重建宗社党,在辽东一带召集土匪,悄悄地组织勤王军搞满蒙独立运动。”
小日本虽然讨厌,但实力确实强大,他不得不忌惮。
“驱逐溥仪出宫已经是他的能力极限,囚禁溥仪他根本做不到。”
北洋时期的老百姓心中甚为担忧,害怕溥仪和小日本勾结在一起。
“比如1919年,张作霖就给溥仪的老爹载沣汇了一笔巨款,以资助溥仪的日常开销。”
“然而冯玉祥不这么想,他不是吴佩孚的嫡系。”
“溥仪听后,连忙解释说,当时冯玉祥的军队还在,他是不得已才逃进日本使馆的。”
张作霖:冯玉祥把溥仪驱逐出京城,完全打乱了我的部署,让我如何能不生气。
“张作霖强势入关,摆出一副以大欺小的架势。”
“溥仪只是前清的退位皇帝,对张作霖并没有提携之恩,两人貌似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因此,奉系一众高层表态,也让溥仪不再与日本人有实质性的接触。”
“而曹锟也是投桃报李,让冯玉祥一飞登天,搞得吴佩孚很没面子。”
张作霖之前一直送银子接济他,让他对张作霖的印象大好。
他非常明白这一点,无事献殷勤,非奸即诈。
他就奇怪,自己和张作霖非亲非故的,怎么张作霖大老远的巴结他,原来是这样。
“连夜带兵杀回北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当年被他自己捧上了总统宝座的曹锟。”
一旦溥仪选择彻底投靠小日本,这对整个中国的形势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不得不让他们忧心忡忡。
虽然他没有承溥仪的恩情,但溥仪对他有大用,必须要善待溥仪。
“皇上,您出宫不久,我便带兵到了北京,在那时我有足够的力量可以保护您的安全,为什么您还要逃到日本使馆去呢?”
小日本施加在他们身上的耻辱还历历在目,伪满洲国的建立让他们再一次担心小日本大肆侵略中华大地。
对于溥仪这种恶劣的卖国行为,甘当小日本的走狗,他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很痛恨。
“这一点并非空穴来风,因为鹿钟麟后来也承认,如果不是靠变卖紫禁城的财宝,国民军单靠西北几省的税收也撑不到北伐军北上。”
四五.三二.八五.二四四
“而当张作霖解决了南方的直系后,他回过头来必然要与冯玉祥兵戎相见。”
“张作霖心里其实非常紧张,他要搞清楚溥仪为什么勾结日本大使馆。”
他在东北称王称霸,可并不安定,还时刻面临满清遗老遗少的复辟威胁。
“为了能让曹锟当选总统,他忙前忙后,大肆张罗,最终赢得了大哥曹锟对他的信任。”
“后来直隶督办李景林和张宗昌也拜见了溥仪,说的话和张作霖差不多。”
一些知识分子则更加担心,他们看得更远,总觉得溥仪会复辟成功,成为小日本的傀儡。
如此一来,小日本就可以通过溥仪这个傀儡大清皇帝控制中国东北地区。
“千万不要小看那些人,他们经营北京几百年,根基极深,并且张作霖也不可能同意冯玉祥采取极端手段对付溥仪。”
他也很清楚小日本的战略,无非就是在东北地区帮助溥仪复辟清政府。
“张作霖为什么要拉拢溥仪呢?这说来可就话长了。”
然后再以东北地区为根据地,一步一步向南方推进,以便于实现最后侵吞整个中国的狼子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