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逊位已久,最爱听这种奉承话。”
“为了避免溥仪倒向日本,张作霖一进京便派人跟冯玉祥交涉,让他撤走包围醇亲王府的军队。”
“袁世凯死后,张作霖费尽心思终于坐上了东北王。”
“当时民间有传闻,认为张作霖会支持溥仪在东北登基复位,这让张作霖在东北的满蒙贵族眼里也博得了很深的好感。”
他们好不容易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可不想再迎来一个清政府,而且还是小日本在背后操控的。
所以张作霖给他巨款时,他就打定主意其中肯定有问题。
“张作霖只是因为要对付直系和皖系,才没有立即发兵跟冯玉祥火拼。”
后来随着张作霖会支持他在东北复辟的传言的扩散,就连他也慢慢相信了这个传言。
“听溥仪这么一说,张作霖大舒一口气,便立刻接话。”
那时候吴佩孚就告诫过他,说是冯玉祥这人品行不行,不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溥仪害怕被冯玉祥伤害,跑到了小日本的大使馆,这就已经说明溥仪有投靠小日本的意思。
“冯玉祥打不过张作霖,为了制衡奉系,拉拢革命力量。”
“用溥仪自己的原话说,我听了这番话,当然犹如久旱逢甘雨一样很是感激。”
现在回想起来,张作霖之前讨好他,肯定是不怀好意、别有用心的。
“而张作霖也知道,虽然奉军这时候已经改头换面,飞机、重炮、坦克、军舰一应俱全,战斗力大大增强。”
“冯玉祥、孙传芳、郭松龄、李景林联手,一场针对张作霖的大战即将登场。”
“日本支持满清复辟,这就让张作霖很苦恼了。”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前,为了讨溥仪的欢心,张作霖没少在他身上砸钱。”
“便拿溥仪开刀,让部将鹿钟麟带兵进宫,把溥仪给赶出了紫禁城。”
“如此不靠谱的人,也难怪会修理冯玉祥了。”
“随后他找人去跟溥仪疏通,表示逼宫这事是他冯玉祥干的,跟自己没关系,让溥仪不要担心。”
可万万没想到,他对冯玉祥有知遇之恩,却还是被冯玉祥背叛。
“而冯玉祥倒戈后,为了立人设,选择驱逐身在紫禁城的溥仪,造成的影响也非常大。”
曹锟:我后悔没有听吴佩孚的话,没有看出冯玉祥的不臣之心,结果导致如今这局面。
“据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记载,两人见面的那天,张作霖跪在房门迎接。”
“冯玉祥丢了地盘,失去财政来源,手里仅剩军队,被吴佩孚卡住命门,发展受到限制,这也是他后来要发动北京政变的原因之一。”
而且打败直系后,他本就要对冯玉祥动手。
他们想不通,冯玉祥为什么就要放走溥仪呢?
后来张作霖又让结拜兄弟带着贡品巴结他,他就明白张作霖所图非小。
这个时候,北洋时期的老百姓无不谴责冯玉祥把溥仪赶出来了。
可他以为吴佩孚只是忌惮冯玉祥才这么说的,就没有当一回事,依旧我行我素。
“还不如利用这笔钱去买军火扩充武装,为日后统一全国打基础。”
现如今过了这么长时间,清政府都已经倒台了,小日本依旧还惦记着侵吞中国领土。
“而参选总统需要竞选经费,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那么冯玉祥会坐以待毙吗?自然是不会的。”
“于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前夕,冯玉祥就主动派人去联络张作霖。”
而冯玉祥和张作霖是一伙的,让他怀疑他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是不是有张作霖的授意。
“北洋时代虽然乱,到处都是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军阀之间基本的游戏规则还是有的。”
想他堂堂一大清皇帝,如今虎落平阳被犬欺,现在更是连家都回不去了。
李世民:小日本的狼子野心昭然若知,竟敢觊觎东北的领土。
“而北洋政府又经常克扣优待费用,这导致溥仪为了维持日常开支,不得不偷偷倒卖文物。”
“常言道,救急不救穷,张作霖在溥仪最困难的时候借钱给他花,这让溥仪对张作霖顿时起了好感。”
溥仪:我招谁惹谁了,凭什么违背《清皇室优待条件》把我赶出去紫禁城。
“张作霖一直担心溥仪被日本利用,现在好了,怕什么来什么,让张作霖非常恼火。”
而他也明白,溥仪肯定会忍不住接受小日本的帮助,寻求复辟清政府。
他们非常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这代表了小日本可以通过伪满洲国来侵略大中华。
“那时候正是溥仪比较困难的时期,开支全靠北洋政府的施舍。”
“听说冯玉祥驱逐了溥仪后,张作霖当时就怒了。”
“张作霖不缺那点零花钱,他真正动怒的原因是想利用溥仪,想把博拉到自己一方。”
“在这种双方都有需求的情况下,两人一拍即合,达成了合作关系。”
“关于冯玉祥和直系的矛盾,要从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大战后开始说起。”
当然了,凭借他手中的兵力,他自然是不惧那些遗老遗少的。
“按常理而言,张作霖出身草莽,他的伯乐是徐世昌。”
“当然,张作霖极力讨好溥仪,并不是他有多关心溥仪。”
小日本之所以支持复辟,他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利害关系,就是为了扶植傀儡政府,要不然肯定不会这么好心。
那时候他虽然没有见过张作霖本人,但张作霖派来的人也隐隐告诉他支持复辟的意思。
“为了压制这股势力,张作霖便想到拉拢溥仪,希望借助溥仪在满蒙贵族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夯实自己东北王的地位。”
“直奉大战后的北京城中,冯玉祥是实力最弱的,甚至比满清遗老遗少的实力还弱。”
“皇上,您要是愿意到沈阳去,就住在沈阳故宫,只要有我在,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