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沛公为何会被萧何责骂?”
刘邦摊手:“他嫌我不做事还打扰他做事。”
张良朗声笑道:“那确实是该被责骂。”
刘邦挠挠头,跟着笑了,笑容颇像个地痞。
项家的使臣刚走,张良就代表韩王来拜见刘邦。
经过张良的劝说,项梁帮忙复立了韩国。
但复立之后,韩国想要扩张,就要靠自己的本事。显然,韩国除了张良,没有任何有本事的人。而张良的本事也不在领兵打仗上。
张良不是不擅长军策,但他定了军策,总要人来执行。
韩国最大的问题是无将。
韩国就算回到七国争霸时也没将,张良想要寻个能用的将,实在是不现实。
在张良的努力下,韩国只能勉强在夹缝中生存,勉励支撑不被吞并。
听闻沛公救援魏国,张良对韩王说,他和沛公有一段缘分,要去拜访沛公,希望将来韩国若遭遇秦军,沛公能来相助。
其实张良说是来寻沛公结盟,实际上就是来沛丰小住,免得被韩国那群庸碌气死。
韩国地盘太小,躲在项梁身后,秦军不可能打得到韩王。
韩王又没有募兵的本事,简直就像是楚国的客卿,依附楚国生活。
张良满腹才华不得施展,韩王又很安全,他便借口结盟,实际上是来沛丰助刘邦一臂之力。
刘邦回沛丰后,就多次向张良写信,说要把儿子介绍给张良认识。
借口很委婉,张良想了想,还是来了。
复韩成不成看天意,张良其实心里没有太执着。
他唯一执着的是灭秦。
在他看来,项梁和刘邦是唯二可能完成灭秦大计的豪杰。而项梁任人唯亲,即使他与项梁有多年交情,与刘邦只有几天的相处,他也认为项梁不会重用他,而刘邦会。
刘邦确实会。
只是刘邦这重用,颇为气人。
见到萧何后,刘邦就把张良送给了萧何,自己跑了。
萧何虽不认识张良,但毫不犹豫把手中文书丢了一半给张良:“赶紧干活,来不及秋收了!”
张良:“……”
罢了,他本就是来助沛公一臂之力。虽然儿戏了些,但干活就干活吧。
刘盈没气到张良,刘邦倒是把张良气到了。
可怜的刘盈,仍旧没从张良身上获得经验值。
他没办法,只能等和张良熟悉之后再加大力度。
现在张良还不完全属于阿父麾下,只能勉强算是客卿。而且张良体弱,老是咳嗽。他担心自己气过头,把张良气跑了就罢了,气死了怎么办?
刘盈只能在张良面前刷存在感,展现一下自己的本事,吹嘘一下自己的丰功伟绩,才在张良那里勉勉强强地破了零包蛋纪录。
刘盈决定,要把张良划为最低好感度。
不能持续为他产出经验值的人,没有用处!刘盈功利地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有了张良帮忙,刘交和毛苌也终于被萧何锻炼出来,沛丰的补种和秋收有惊无险地度过。
因人烟逐渐稀少,山中猛兽成群。
芒砀山和附近小山脉中多了许多虎豹豺狼,一入秋,草食动物减少,它们肚子饥饿,都纷纷下山吃人。
刘盈还是第一次看到成群结队的老虎,场面震撼极了。
原来在山林茂盛的时候,老虎居然不是独居动物?说好的一山不容二虎呢?
野兽灾难非常严重。刘邦便披甲入山,带着精锐兵卒去猎猛兽,顺便猎些肉和皮毛过冬。
即使刘邦带的兵卒都有武器,面对猛兽仍旧有死伤。刘邦都以战亡的标准来发抚恤金。
刘盈也是这时候才知道,原来寻常虎患等野兽成灾,兵卒很少进山剿灭野兽,因为受伤或者死亡都不会按照战亡的抚恤来,属于死了就白死。
也是刘邦刚得到了荥阳的粮食,才敢这么慷慨,带着大军入山剿灭猛兽。
否则,刘邦也就和吕泽等人自己入山随意猎一猎,不敢大动干戈。
刘邦带人狩猎,萧何带人种地。
到了冰封大地的时候,沛丰又迎来了一次丰收,大部分流民不至于饿死了。
至于冻死病死,那是没办法的事。
因刘邦灭掉了章邯,秦二世胆寒,不敢让王离走太远。大秦短时间没有组织起第二轮攻势。
本来章邯会在今年横扫天下,把项梁斩落马下。
现在项梁还活得好好的,正在扫平大秦南方的势力。
项梁和项籍叔侄二人现在有了一点矛盾。
项籍认为应该趁着章邯战败,赶紧西进灭秦。
项梁却是稳扎稳打的一派,要趁着大秦无暇东顾,先抢占更多的地盘,最好是先恢复楚国旧地。
项籍希望项梁能给他一支兵马,他与项梁分兵。项梁不想西进,他西进。
但项梁却不同意。
他的兵不多,又没有完全收服起兵的诸侯。王离的长城军团不知道底细,还没有展露出本事。项籍没有多少打仗经验,他怎么可能放心让项籍去送?
如果刘盈知道了这件事,他支持项籍。
而除了刘盈,所有人都认为项梁正确。
原因无他,只有刘盈知道项籍的本事,和秦军现在的废物程度。
项梁哪怕分个五六万人给项籍,项籍都能凭借他的天赋打进咸阳,然后屠城烧城(摊手)。
但现在谁敢相信过于年轻的项籍?
项籍心里很憋闷。
他认为自己很有本事,但叔父不给他展现本事的机会,只让他攻打附近城池。
但项梁是带大他的叔父,他只能忍着。
项梁也很郁闷。
他还不够重用项籍吗?项籍基本是独自领军作战,就算作战太过残暴引起其他诸侯不满,他也全数压下。
项梁不敢让项籍领军西进还有个原因,项籍太过残暴,只要攻城稍稍不顺,定会屠城杀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