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困鹰> 第一卷·第十八回《司四公子上门求和,愿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第十八回《司四公子上门求和,愿为……(3 / 4)

二人转身回府,到了主院书房中,侍从被告知主人今夜仍有议事,早早就备了驱寒的姜茶来,落座后,萧子衿抬盏喝了一口茶,尝了点姜味便放了下去。

她将刚才在外面跟司玉阳说的话跟杨妁讲了,问她对此有什么看法。

杨妁听完后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问道:“侯女是如何做的?”

萧子衿道:“我让他先叫那孩子来我这习武,再加研读兵法,其他的以后再说。”

说罢她头疼地揉了揉眉心,道:“他今日大有一种我不答应就不放弃的架势,加上今夜在宫里又决定先不动司氏,答应一点要求稳住也好。”

“主君做得好。”杨妁轻声道,“说实话,他今夜来接人,居然会和你说这些事,着实是让人意外的,既然他说了会有合作,那就是有来有往,接下来去丰县,倒是看看他所言是否非虚。”

“若也是说来诓人的,咱们就找机会揍他一顿。”

“哎呀……别的不说,他对我说出想放弃司玉衡的意思时,才真是叫人惊讶。”

萧子衿倚靠在凭肘上,头上那些首饰还未来得及卸下,压得她头疼。

所幸这也没什么外人了,她就先将耳铛卸下,随意地搁在桌角,揉着被坠得痒痛的耳朵,她状似不经意地问道:“阿姊啊,你说这世间手足,大多都是一母所出,血缘关系极深,不说相亲相爱,也该相互顾及。”

“怎么换到了世家这里,就都成了吃人的怪物了呢?”

“谁知道呢?”杨妁无奈地笑了笑,“先君侯与萧二叔、萧三叔、萧四娘子都是一母同出,您与两位故兄也是在老夫人膝下长成的,全家上下不说都有所建树,在此之前也能说句满门忠武。”

“结果到了侯府危难之际,不还是出了萧三叔这么个不忠不孝之人吗?”

“是以……没什么好奇怪的。”

萧子衿笑了一声:“不过也好,手足不睦,好利好争才能逐一击破,不是吗?”

杨妁也笑:“是,所以,预祝未来,我也能够大仇得报。”

还未来得及在前文介绍,萧侯这位常年跟随在侧的女军师杨妁,二十五年前的身份是被前朝宦官冯继设计陷害,抄家灭族的太医令杨荆之女,当年杨太医因拒绝与冯继合谋毒害当今太后裴清宛,遭冯继与太医院同僚黄柴陷害谋反,前朝庸帝事事听从冯继,得知此事后便将杨氏以谋反罪抄家,男丁一律处死,女眷流放北疆。

当时中原境内并不安稳,四处常有贼寇战乱,杨妁与母亲历经千辛万苦,才活着到达北疆,而后杨母病逝,杨妁在机缘巧合下救了萧子衿的姑姑萧平疆,得到了一个为家族陈情,又能另谋生路的机会,而后蛰伏多年,随萧侯一家四处征战。

政和十二年,萧平疆在支援南方疫病时遭冯继暗害身亡,同年九月冯继南巡遭遇刺杀,其中设计就有杨妁的参与,经此一事杨妁得萧侯赏识,才得以拜当时的军师墨敬为师,数年后继承衣钵,辅佐萧子衿。

而很巧合的是,今夜这位来与侯女商议合作的司四公子司玉阳,曾是杨妁的未婚夫,当然,自从杨家被陷害时,司氏身为对方未来的姻亲非但没有相帮,反而对其落井下石,在这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只剩仇家了。

书房里没有茶,被方涵戏称为喜欢捞人的地府判官和被她捞起来的旧族亡魂以茶代酒,隔案碰杯。

待夜歌和越琼等人从叶府回来后,萧子衿已将那一身繁重的礼服换成了轻便的常服,着人叫他们到书房议事。

“主君。”

越琼三人来到书房,向萧子衿揖了一礼。

“不必多礼,坐吧。”

萧子衿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落座。

今夜的议事部署需要速战速决,不久后还有人要跟裴青一起去丰县,是以萧子衿也不多废话,直接开门见山。

“奔波一夜,辛苦各位了,且先吃些东西休息一下,接下来的部署我直接说就好。”

萧子衿道:“今夜进宫述事后,我遇到了裴相国,经他进言相助后,我们的计划会稍有些变化,首先今夜裴尉监就要和我们这边的人一起连夜出城,赶往丰县调查陈氏案的始末,调查的人选,我打算派云恒和妁阿姊前去。”

墨云恒意外道:“啊?那叶家那边?”

“叶家那边不必担心,廷尉府的搜查令都下了,针对叶家的禁足令也很快会下来。”萧子衿轻笑道,“叶家想参我就让他去参,当年他们做的事,在陛下那里已经被视为跟卖官鬻爵案相勾连的,这其中还搭着那么多条人命。”

“至于司玉衡,司氏内部都那么多风风雨雨,不用我们动他,他们自己就会把锅掀了,就算没动静也会为了些事整出大动静来,我们不管他。”

杨妁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墨云恒解释道:“简而言之就是,司氏位高权重,陛下一下子动不了,所以我们也作势轻轻放下。叶家就不一样了,本就是个日渐西沉的小世家,咱们欺负就欺负了,要参要骂随他。反正就是两边我们都做不管的态度,让他们猜到死。”

墨云恒懂了:“哦~主君你可真老奸巨猾啊。”

越琼:“那叫应机权变。”

书房里立时响起一阵此起彼伏的笑声。

笑完之后,萧子衿接着说道:“到了丰县之后,查案期间的事宜你们尽量听从裴尉监的安排,他们廷尉府对于重启调查的案子自有一套程序,打不通的地方也有陛下下放的谕旨施压,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动用带去的兵士。”

“毕竟丰县是金听闲的地盘,他这人擅于隐藏本性,任职县令的这几年风评极好,他现下虽然还没有回去,但你们在查访民众时,不要提及他的名字,连暗示都不要有。”

原因无他,早在他们几人四处征战,平息地方兵乱之时,他们就已经见过一些饱受战乱和酷吏压迫的百姓在抓住一点救命稻草后,为了不让自己生存的地方再变成炼狱,甚至不惜与官兵对抗,最后发生暴乱,导致军民皆伤的样子了。

当年带着真刀真枪的兵士前去镇压尚且如此,更别说这次只是公务调查,带不了多少人。

杨妁和墨云恒知晓轻重,应道:“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