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来的两个人,即使把自己伪装得再好,用来谋求权势的手段都是带着浓重的血腥气,尤其是方涵,早年从他手里过一遍的犯人,没一个能全须全尾地出来。
因为知道此人的手段,所以在看到金家案的收尾会是这样的结果时,裴青最初并不感到意外。
至少比知道金家那些糟心事的时候要好接受一点。
但赶尽杀绝终归是下下策,同样是拉拢证人,金听闲就不同了,他不是什么大人物,但能在数年战乱中活下来并发展起来的家族都是不容小觑的。
比起用杀身之祸去威胁人全家,他捏着所有人的身契,告诉那些人金家无论主仆那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与其为了一时之恩放弃全家的前程,说两句话就能换来更好的生活,岂不是更好?
如果还有人真那么大义凛然,不惧威胁利诱的,没关系,身契一发卖,这个人全家就会是不听话的下场。
先礼后兵是真好用啊,这么多的证人还能活着为他们家做事,就说明金听闲的手段之厉。
当年裴青因着家里在朝中受牵制,私下调查的事也变得艰难,但他第一时间就去关注那些证人的行迹,想保护他们的安全,可他看着他们随金听闲远赴他县扎根,躲过了战乱又帮着建设县城,变得比之前好了不知道多少。
反倒是在雒阳的裴青因为资历浅薄,少时便存于心中的那些救国之法没有实践和根基所支撑,得不到长辈的支持不说,还跟祖父与父亲闹得很僵。
正所谓流年不利,祸不单行,跟长辈吵过一架后,他私下调查旧案的事还被方涵发现了。
阉党那伙人跟他祖父斗了十几年都没斗出个名堂来,便有心将目标转移到像当年的裴青这样的,还未入朝堂的裴氏学子和门生身上,而裴青所在做的事,又恰好给了他们机会。
第一次遭到刺杀是在学宫里,那时候还是个愣头青的裴长公子已然有了些政/治上的敏锐,死里逃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信到家里,询问近日以来,朝中的党争又发生到了何种地步。
与回信一道来的,是第二场刺杀,这次他们的目标不只是裴青,还有在朝中站队裴氏的其他士族子弟。
他们肆无忌惮地闯入教导圣贤之道的地方,将那些圣洁的书籍踩在脚下,肆意残害那些与此事无关的学子,把学宫搞得一片狼藉,还不忘意有所指地将矛头指向裴青身后的裴氏。
当时那个刺客把刀从他身体里抽出来,带出一连串血珠时,对他说了一句话,语气极其轻蔑:
“羽翼尚未丰足,就不要学你的长辈玩弄心计了,否则,不仅做不成英雄,反而还会没了性命,让你的父母徒增伤感。”
一语说罢,那些恶徒扬长而去,留下一地的惨剧和裴青的性命,以及事后针对裴青而来的,铺天盖地的猜疑与指责。
从那天起,裴青就已经卷入了世族党派与宦官党派的争斗之中,但他不属于任何一方,因为他的志向不与长辈们传统的观念所容,他所行之事,所走之道也无时无刻不在触碰宦官的逆鳞。
世族想遏制他的志向,让他走好一个世家长公子该走的道,宦官玩腻了有事没事就捅他一刀的游戏,开始真的想杀他,一时之间可以说是腹背受敌。
在他过得最灰暗的一段时间里,他心思抑郁,身有新伤,而后又得到下属的回报,知道金家那些仆从的近况后,他甚至都开始自我怀疑,他的这些想法是否是不切实际,今朝社稷有祖父那些老臣子在,根本不需要他的忧心,而金家案的那些疑云,也终归只是他的多心而已。
但这些个抑郁的情绪还不能够左右裴青的决心,世族与宦官的压迫也是有得有失,他们再如何看不惯他,碍着他的身份,也不能真要了他的命。
重振旗鼓后,裴青一改之前的激进,沉心静气做他的世族长公子,所行之事转至暗处进行,数年来从未停止。
他的安静虽让宦官生疑,但他也因此有了喘息的机会。
韬光养晦,一晃两年,萧子衿在北境的崛起让他看到了希望,而宦官借由两家的婚约,急于将她召回的举动更是让他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这么好的机会他不添乱岂不是可惜了?
于是裴长公子以身入局,来了一计引蛇出洞,虽身受重伤,但他得来了与侯女合作的机会,同时也等来了案情的转机。
天下苦权盛者草菅人命久矣,届时案平冤清,新政之事借机登台,自有同志之士站出来,与他合谋。
“裴尉监。”
思绪至此,门外有衙吏来报。
“金府管家已将留在府中的证人找齐,就在院外等候,现下可要传入?”
裴青将手中卷宗放下,肃声道:“按照名单顺序,依次传入。”
衙吏应道:“是!”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