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慷慨(2 / 4)

起来是什么了。

“小米?"太子没见过这种菜苗,却是见过小米长在地里的模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冯巧儿你别骗我。”姜舒月闻言轻笑:“是辣椒的一种,叫小米辣。”辣椒太子吃过,四阿哥也吃过,都不是很爱吃。太子强势挽尊:“这个我吃过,只比葱姜辣上一点。”可不只一点,而是很多点,姜舒月猜这个时代的辣椒还是原始版本,并没有后世的辣。

哪怕在后世,小米辣也是辣椒中的翘楚,又香又辣,特别过瘾。

“你种辣椒做什么?不是很好吃。“说不是很好吃都是委婉的了,太子觉得很难吃,辣嘴还没有葱姜的香味。姜舒月也没藏着掖着:“做调料,做菜,做锅子底料都合用。”

太子只知道辣椒能做调料,对做菜和涮锅子持怀疑态度:“我不喜欢辣椒,以后我来吃饭,不要用辣椒。”姜舒月并没跟他争论,只是说好,哪怕在后世也有不爱吃辣,或者对辣椒过敏的人。

她都尊重。

小丫头种辣椒说明她爱吃,四阿哥也不爱吃却没像太子那样明确说出来,他只是越过辣椒苗,去看别的。“这些又是什么?"四阿哥没有太子的好运气,能跟着皇上一起耕种,可他最近确实对种地有些兴趣了。他刻意培养这样的兴趣,也算投皇上所好,是加分项。太子一直减分,而他一直加分,相信早晚有一天,皇上能看见他。

辣椒不常见,辣椒苗更是稀罕,太子觉得自己不认识也正常。可院中有这么多菜苗,他就不信自己一样也不认得。于是跟着四阿哥走过去,又傻眼了,再次与对方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甬道两边种的是红菜头。“姜舒月没想到印家两兄弟在菜地里较上劲儿了,不禁有些慌。

辣椒、生菜和韭菜清朝就有,她很确定。

但甜菜和西红柿这两样舶来的蔬菜,此时是否传过来了,她心里没底。

所以才选择与这个时代的蔬菜间作,企图蒙混过关,哪知道印四的好奇心这么强。

而印公子的好胜心似乎比印四的好奇心还强。就这么杠上了。

当印四问起甜菜时,姜舒月都不敢说是甜菜,只敢说红菜头,就怕他把甜菜和糖联系在一起。

结果怕什么来什么,她才改了说法,冯巧儿就“咦"了一声,嘴快道:“不是叫甜菜吗?姑娘还说能熬出糖浆?”听到糖浆两个字,印公子和印四齐齐看向姜舒月,姜舒月勉强扯出一个笑:“也叫甜菜。”

冯巧儿嘴太快,以后不能什么都跟她说了。印公子感兴趣地蹲下细看,抬头问姜舒月:“我只知道粮食能熬糖,甘蔗能熬糖,菜里也能熬出糖吗?”姜舒月故意绕开蔗糖,含糊道:“跟饴糖差不多,不是很甜。”

冯巧儿又纠正她:“姑娘不是说……”

“巧儿,你是不是应该做饭去了。"姜舒月打断她。冯巧儿想起什么似的,一拍脑门:“哎呦,差点忘了!”冯巧儿的注意力很快被转移,问姜舒月中午吃什么,姜舒月报了几个菜名,跟着冯巧儿进灶屋准备去了。她可不想站在院中继续回答问题,揭自己老底。进到灶屋之后,姜舒月才挽起袖子,就被冯巧儿和左小丫合力推了出去。

冯巧儿笑道:“姑娘说的几样菜我都会做。”“用不着姑娘动手,我给巧儿打下手就行。“左小丫刚收拾完屋子,自告奋勇把姜舒月帮厨的差事给抢了。灶屋待不下去,姜舒月只得回到院中:“印公子,四公子,外头晒,进屋喝茶吧。”

“这个像茄子苗。"印公子指着西红柿苗猜测道。印四摇头:“叶片有些像,但茎的颜色不对。”印公子看他一眼:“你见过茄子苗?我见过。我还种过呢。”

听见姜舒月喊他们进屋喝茶,太子指着西红柿苗问她:“这个是不是茄子苗?”

西红柿和茄子同属茄科,叶片略有相似,但就像印四所说,茎的颜色不一样。

“那个是番茄苗。"姜舒月不想解释太多,索性往茄子那边靠拢。

太子哈哈笑:“番茄也是茄。”

四阿哥无语地看他一眼:“番茄也是茄,二哥,你赢了。”番茄和茄子他们都吃过,能一样吗?

太子讪讪然地直起腰:“是有点晒,走吧,喝茶去。”经过灶屋的时候,太子忽然转向去了后院,却见后院仍旧光秃秃的,只中间那片地开了沟。

“后院没种菜?“太子问。

后院是套种,撒种有先后,收获也是一个个来。先撒种的玉米,清朝已经有了,姜舒月不用避讳:“后院种了苞谷。”

听她说是苞谷,印公子微微蹙眉:“苞谷产量低,又不好吃,你种这个做什么?”

姜舒月东拉西扯:“我喜欢煮着吃。”

“煮着吃味道还行。"四阿哥附和。

太子不信任地瞥他一眼:“没滋没味的,真好吃?”四阿哥点头:“用糖水煮,可以吃。”

太子哈一声笑出来:“用糖水煮?老四,算你狠。”说话间,姜舒月默默记下这个时代玉米的另一大特征:甜味不足。

如果真像印四所说,这个时代的玉米要用糖水煮过才能吃,那么后院刚刚种下的黄玉米就显得过分鹤立鸡群了。姜舒月谨慎地想。

可她再谨慎,也找不出比黄玉米更普通的品种了。今年春天只下了一场雨,旱灾近在眼前。姜舒月必须先拿出玉米和红薯这样高产扛旱的作物进行实验,帮田庄度过灾年。在找到足够强大的保护伞之前,她不敢轻举妄动,可自己的田庄总要保住。

为掩人耳目,同时满足套种的要求,她还打算在后院种些大豆。

饥荒年,豆饭虽然不好吃,也比草根树皮和观音士好太多。当然,后院这片实验田所种的粮食不足以养活全庄,但姜舒月记得常妈妈说过,她们刚搬来时分了二十亩地。到现在还荒着。

雾隐山田庄一共十五户人家,按每户平均六口人计算,一共九十人。

古代人肉蛋油吃得少,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再加上庄稼人要干重体力活,一个成年男性一年大约要吃掉六百斤粮食。而雾隐山成年男性占比不到一半,按照一半计算,四十五个成年男性,一年要吃掉粮食两万七千斤。另外一半老人、小孩和妇女,按照一年消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