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玄幻魔法>逍遥小贵婿李辰安宁楚楚> 第九百七十九章 处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七十九章 处境(1 / 2)

两日前,李辰安派了玄甲营战士拿着他的手书亲手交给了温煮雨。

信里只是说了一句——

十月初二,寅时末,静闲居见!

所有人都以为他还有三天才会抵达京都,唯有温煮雨知道他将提前回来。

本以为他会有极为重要的事,却不料竟然就是这么个事。

温煮雨咧嘴一笑:“那臣呆会就去修书一封给吴帝。”

“好,”

说完了这件正事,李辰安呷了一口茶,又道:

“我打算在长乐城外的祁山之下弄一些作坊,再在祁水原上开垦一些荒地……”

“从临水城招募来的那些匠人大致会在这半个月内陆陆续续抵达京都,你去了宫里告诉工部尚书黄修木一声,就说我的意思,叫他在祁山下找一处适宜居住之地,先行搭建一些简易的房舍。”

“今年已至深秋,时间有些匆忙,大致会来百八十个匠人。”

“这些人可都是宝贝!”

李辰安放下茶盏,看着温煮雨惊诧的目光,俯过身子,神秘一笑:

“我可指望着他们为我、为宁国赚回来很多很多的银子!”

他的手指头在桌面上叩了叩,“现在说了你估摸着也不明白,总之,明年,你便会看见从那地方出来的各种稀奇的值钱的玩意儿!”

“对了,那地方就叫着科学院!”

“不过现在暂时比较简陋,等赚到了银子,我可打算将它建成一座科学城!”

温煮雨咽了一口唾沫,好奇的问了一句:

“科学是啥”

“……啊,你可以理解为可以改变人们生产生活的创造发明。”

温煮雨一噎,心想人活一世,不过衣食住行四个字。

衣,有绸、有棉也有麻。

食嘛……不都是五谷牲畜么

至于住,隔壁梅园的暖阁倒是个好东西,只是那烟筒却伸到了这静闲居的顶上。

温煮雨扭头望了望那扇窗。

窗外隐白。

空气中已有了那股刺鼻的烟味。

想来是梅园开始烧今年的第一次暖炉了。

这东西说不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却能在寒冬腊月里住在里面很是舒服。

姑且认为它就是个科学。

至于行……百姓靠脚,将士靠马,官员商人们靠的是马车。

这些玩意儿值得他如此重视么

莫非还能玩出个什么花来

当然,温煮雨心存疑惑却并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

不过他却嘴角一翘,抬眼看向了李辰安,“这些事……要办倒是很快。”

“工部除了火器局的匠人们还在捣鼓你画给他们的大饼、不,大炮,其余人现在手上并没有多少紧要的事。”

“他们天天围着火器局看热闹也不太好,弄去祁山下建房舍倒是合适。”

“只是……李尚书估摸着得到了年底才能回来,户部的银子嘛……李尚书临行前也是在这里和臣说了许多。”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

“户部账上的银子不能动!”

“臣不行,你……你也不行!”

“他说哪怕你真当了皇帝,你依旧是他的子侄。”

“这话虽说有些不合适,但臣左思右想,却觉得李尚书的出发点是极好的。”

“穷啊!”

“宁国太穷了!”

“你大手一挥,免去了百姓半数的税收。又鼓励工商业,没有了入城税,也没有了别的那些杂七杂八的进项。”

“这两年查抄的那些贪官们的财产,一方面用于全国官员的薪俸支出,另一方面主要用在了军事之上。”

“臣也不瞒你,而今户部账户上也仅仅只有纹银一千二百余万两……”

“今岁的税收已入账,这些银子呢,就是明年整个国家的开销了。”

“所以李尚书生怕你动了户部的银子,一来是怕这个冬会不会又有雪灾,二来……谁也不知道来年会不会风调雨顺。”

“臣倒是听说你让赤焰军垦荒,这是个好主意,但相较于全国三千多万张嘴,玉丹河平原的万顷良田就算全部开垦出来也是杯水车薪!”

“缺粮就会缺人!”

“饱暖方思淫欲!”

“这人若是吃不饱,大抵是没有心情生孩子的。”

“就算是生下来也难以养活,反酿出更多的悲剧。”

“故,臣以为,你弄那啥科学……你弄啥都行,但银子嘛……”

温煮雨摸了摸下巴的短须,贼兮兮的看着李辰安:

“归园真的有银子!”

“听说你重启临水港就是动的归园的银子……别的事恐怕也得指望归园的银子了。”

李辰安顿时就瞪大了眼睛。

对于国库之穷,不用温煮雨细说他也是知道的。

对于李文厚之吝啬,两年前在京都接触的时候也是清楚的。

只是他万万没料到自己这都要成为宁国的皇帝了,李文厚这个二伯居然防自己就像防贼一样!

“那登基大典这事,我不是说了不用办的么”

“你们请了那些外国的使节……好吧,”

李辰安深吸了一口气:

“那就选个日子在议政殿召集群臣和那些外国的使节开个会宣布一下就完事。”

“这个……到不用那么拮据,龙袍还是得要做两身的。”

“银子谁出”

“李尚书说了,这笔开支由国库支出。”

当个皇帝,就两身龙袍由国库来支出……这大抵是史上最寒碜的皇帝了。

以至于钟离若水四人都看向了李辰安,觉得这事儿好像有些荒唐。

不过李辰安倒是不以为意。

他甚至连龙袍都不想要,因为穿起来太麻烦。

但这东西有纪念意义,算是自己来这里走了一遭的又一个见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