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其他类型>大汉有活爹> 第226章 (大章)大议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6章 (大章)大议会(2 / 5)

据小声:「轴承制造法,就只有研究院研究车的罗四杰团队会,还有就是我研究出来的方法。别外传。」

蒋不疑:「啊?要不我还是不听了吧。罗四杰那个肯定是有专利的啊。昨天陛下和武侯大人商讨后决定颁布专利保护法的。老师你研究出来的方法,快去申请专利吧!」

刘据:「你以为我不想吗?我去申请了,人家说我的方法和罗四杰的专利的方法一样的,差别不超过两成的差距,需要更大的差异才能申请专利。」

蒋不疑翻白眼。

原来是能听不能用的技术。

不过,蒋不疑还是很好奇轴承是怎麽做出来的。

要知道,轴承出来之后,瞬间替代了马车上大量的转向机构,直接就让马车底盘的顺滑程度快了不知道多少。

现在,马车基本上在自身摩擦损耗速度方面已经研究到头了。

或者说蒋不疑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到头了。

刘据笑了:「方法有四个。」

「小锤敲,大锤压,冰火两重天。」

蒋不疑掰手指:「还有一个呢?」

刘据:「冰火是两种方法,合起来用效果最好。」

刘据讲了一下,简单来说方法有四个。

第一,用锤子敲打,挤压进去。

第二个,用加力的方法压进去,适合工厂用蒸汽机装配。

第三,给外套加热。

第四,给珠子冰冻。

如果在给外套加热的同时给珠子冰冻,那就更好了,完全不费劲。

蒋不疑听完后疑惑:「那为什麽您这个专利和他们的一样?难道他们也是用了四种方法一起注册了专利?」

刘据泪流满面啊:「什麽四种方法,这就是一种方法,最精密的轴承,需要四种方法一起用才能装配进去,普通精度和质量的轴承,不能用在马车这麽大载重精密的机器上。」

刘据看着蒋不疑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有点气恼:「不过别担心。」

「虽然轴承制造专利被人注册了,但大不了买他的现货,本来用的也不多。只要差速器这种结构能够搞出自己的,就能制造出自己的底盘系统。」

「你挺好。」

刘据画了一个马车四轮结构。

「当转向的时候,如果前轮转向,那麽后轮跟着轨迹过去,只会有一个轮子跟前轮速率是一样的,这外侧轮子,就是被拖着走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左右车轮一样,就需要把两轮中间的连结断开,做成两轮可以独立旋转的转轴。」

蒋不疑看着一边点头:「明白。」

刘据:「但是,怎麽确定断开后速度就是一样的呢?」

「在左边这儿,加一个新的连杆,车轮转动,车轴就转动,车轴推动动力轴围绕着车轴转动,怎麽用动力轴推动右边车轮转动?」

蒋不疑思索了一下:「简单,在右边结构上加一个十字结构。」

这样,左边的动力轴推动右边的十字,就能转动。

有差速时,动力轴就在十字之间空转,而正接触时,动力轴就推动十字转。

这样,转起来的速率就是一样的了。

刘据:「但是,这样的话,左轮一直贴地转,右轮却是一圈被推动四下,就一顿一顿的,所以……」

蒋不疑:「十字加成米字。」

刘据点头:「聪明,但是如果速度快了,就会放大顿挫,米字结构也感觉一顿一顿的。」

「所以……」

蒋不疑捏着下巴:「乾脆把米字改成齿轮吧……但是改成次轮后,每个齿就不够动力轴脱轨了啊!」

刘据:「聪明,但聪明的不多,把动力轴设计成另外一个次轮状的轴不就完事儿了?」

齿轮的齿间距不够动力轴脱离,但是齿轮和齿轮之间的齿脱离又下一个齿咬合,不就很正常了吗?

蒋不疑恍然大悟:「啊?哦?好像对啊!这就是差速器?!」

刘据冷笑:「真笨,来,我教你,我发明的最新结构,比这个复杂多了,别说马车,就算是以后柴油蒸汽机真的普及开来,做成柴油动力汽车,我这个结构也能用。到时候,就是你的车厂脱颖而出的时候!」

蒋不疑何等聪明,就这麽几句话,就能搞懂差速器的运转规律,就算自己多去研究一下,应该也能做出实用的差速器。

但是研究哪有继承快?

刘据讲起了他那个结构的差速器。

蒋不疑也认真的听了起来。

刘据讲完也不管蒋不疑听不听得懂,消化了多少,叉腰大笑:「这马车做出来的速度肯定比研究院的快,必须取个好名字,响亮的名字。你觉得是叫奔驰合适,还是叫宝马合适?」

蒋不疑:「……」

还没开口,刘据就打断了:「以后搞不好不会用马了,还是叫奔驰吧。」

蒋不疑:「老师你不是想要给我谋生吧,你就是想要建立一家车厂,然后把你的设计给实现出来。」

刘据那表情蒋不疑太熟悉了,安国少季和终军经常都是那样的。

刘据被说破了后也不气恼:「那还不是让你赚大钱了,我出技术,你去管理,以我的技术,随便换个人,不照样能成?」

窗户外面,刘彻和霍海听到这里,转身往外走。

刘彻:「听杨连成说,太子对于机械方面的造诣很高。」

「太子还想研究电,但是电太危险了,所以朕严令不允许太子接触电力设备。」

霍海点头:「太子的身份尊贵,的确不适合。」

刘彻:「本来按照规矩,他这个年纪,已经可以成婚了。」

「但是按照现在科学院的研究,似乎他这个年纪还没成年,不应该这麽早成婚,大汉开始推崇晚一点结婚,所以,现在应该让太子去做什麽?」

这个晚婚的推广,其实是为了减少童工的存在。

这个里面逻辑链条又是一大条,但是简单的说一下原理就是,让人意识到十六以下没成年。

如果大家都认识到十六以下就是未成年的状态,就能大量减少童工。

因为这样大量的人就不会想『你该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了,找个班儿上吧。』

但是,如果童工减少,又不能配套合适的教育体系的话,就会导致街头巷尾出现大量只玩儿乐而什麽都不乾的年轻人。

一旦这种事情成了常态,那『嬉皮士』丶街区文化丶该溜子这些东西就不可避免的要出现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