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深笼野鹤> 第一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回(2 / 2)

到书房落座,替他褪袍脱帽,捧上茶食。室内火暖,陈澜额上出汗,身旁候着的丫鬟瞧见了,便要出门唤人绞手巾,被陈澜制止。丫鬟见他只用袖抹了一遭,心中好笑,接过外头递来的手巾便替他擦干净。

陈澜自觉尴尬,抬眼打量这丫鬟,约莫十五六岁,只见她散挽头髻,身穿青布袄,瓜子面儿,杏眼,弯眉,虽无十分姿色,却也面容清丽,心中已然明了。

思虑间,只见一须黑面瘦的中年男人进屋,身着宝蓝净面杭绸直裰,陈澜便知这是刑部尚书杨瑄,起身行礼,杨瑄并不推辞。待陈澜礼毕,杨瑄扶他起身,打量了一会儿,叹道:“你我京城一别,倏近十二年矣!虽间通尺素,十年世事,纸墨岂能尽!”

二人归座,杨瑄接过下人捧来的茶,挥手示意下人散去,问道:“宅子住着可习惯?你师母前些天刚差人去打扫过,门口还像样,就是房子太浅促,你信来的匆忙,地方找的急了些。”

陈澜道:“学生蒙杨公济拔之恩,本不该再因学生之私而烦师母,只是原定于十六开帆,谁料船事一再延误,于廿一才启程,一直由水路,昨日才到京。”

“一饭之恩尚冀报之琼琚,学生去岁在任上偶得一方红丝砚,虽非上品,亦无名家巧匠雕镌,然石色润美,质地如玉,称得上文房佳器,方才与两端柳绸、四袋云雾茶一同递与府上管事,望杨公笑纳。”

杨瑄笑道:“从前冯大人在时,我二人观你文章,曾言:词义精严,不骄不躁,只是心性刚直,不知变通,于世路上行事,怕是要吃亏。如今见你说话做事,可见是历练久了。”陈澜道:“杨公信中所嘱,学生时刻铭记于心,无杨公,亦无近日之陈澜。”

杨瑄闻言,并不答话,将茶盏在手中把玩半天,放定,才道:“鹤叔,我此番向圣上荐你不假,但这朝中,还有一人向圣上保举了你。”

陈澜心中陡吃一惊,面上一声不响,盘算须臾,犹是惊疑未定,一时竟不知杨瑄此言是真是假,缓缓道:“请杨公指教。”

杨瑄问道:“你这些年在外头,可曾与景王及其部属有往来?”陈澜听了,心下忧疑,现下只如实答道:“学生惶恐,雍德二十四年,河南衡家楼河决,景王奉命查勘,并驰赴台庄治河务,学生那时虽在河南,但因品级太低未受召见。”

“雍德二十九年,景王主管户部,圣上派其与户部尚书王清阜、御史蔡方岩二位大人并赴南河,调查河工往年所用款项。时山东大饥,景王途径山东视察运河并安抚民情,抽调几位淮安府本籍的官员,一同前往南河核实账目,学生忝列其中,与其他大人一道召见过四五回,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往来。”

杨瑄点了点头,道:“罢了,我并无责问之意,这些事今后只多不少,你自己决断即可,只是到底让我知道。” 又笑道:“蔡大人很赏识你,南河官场铁板一块,若无你打开局面,恐寸步难行,他回来后一直同我说:此子稍加历练,必为伟器。”陈澜这头谢了恩,二人又说了些闲话,杨瑄便同陈澜谈起案情始末。

“去岁开春,永安郡主启程赴南燕与忠顺王世子完婚,同去的匠人、仆从、医官和护卫有六百余人。据塔勒关驿奏报,送亲队伍于中秋入燕,秋分时礼成,九月初四护卫队已启程返京。腊月十三,京城收到塔勒关驿急报,腊八节当日,三百余名护卫被发现陈尸喀弥尔山下。”

燕密古原为西北游牧部族联盟,可汗图那该统一了西北十二部,自本朝开国始,燕密古以巫鸣山为界一分为二,南面内附于本朝,上在其地设府置县,以闻野公主下嫁图那该侄孙阿邪答,封为忠顺郡王,允世袭,掌管各部事宜,称南燕;北面以图那该曾孙贺史弥为可汗,频繁袭扰边境,称北燕。

陈澜觉得蹊跷,道:“这中间三月之久,竟无一人发现护卫队尸首?”杨瑄道:“一则,南燕冬天来得早,重阳时便已入冬,一日之中昼短夜长,燕人冬伏春出,并无多少行人往来;二则,南燕地广人稀,荒山野地众多,辖下三府十八县相距甚远,消息传递与百姓来往并不如汉地这般畅通。”

陈澜又问:“护卫队自出塔勒关后,三月无过驿记录,竟无驿传讯至京?”杨瑄默无一言,陈澜明白过来:“该不会……”杨瑄道:“据各驿奏报,腊月十三前,有一队人马持护卫队符牌先后过富南、羌阳二驿,中间过城记录,不计其数,始于宝塬,终于羌阳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