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江文学城 雪堂的地位可见一斑,要知道赤壁即使是在大宋,这也可是经好个时加持后的结果。而苏轼,仅仅凭借自个儿,就让东坡雪堂与赤壁齐名了。 【至苏轼人呢,苏子得废圃东坡之胁,筑而垣之,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苏轼也很满意自己的新家,甚至为此,他特意作《雪堂记》以彰其实事。雪堂,和则草堂之杜甫一样,成为了苏轼人生的一个重要注脚。】 《雪堂记》的全文依言浮现。 和《赤壁赋》一样的文思路,主客之间,一问一答。 “是堂之作也,吾非取雪之势而取雪之意,吾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机。吾不知雪之为可观赏,吾不知世之为可依违。” 不是要取用雪的形势,而是要取用雪的寓意。不是为了逃离世间琐事,而是为了逃避世间的机巧。 苏轼有一颗如雪花般高洁的心。 李白心下叹惋。 【诚如苏轼所言,他逃避的是争名夺利的的机锋,而不是避世不出。和陶渊明不同,他永远都做不到真正的归隐,所以他是苏轼,而不是他自嘲的陶渊明二世。】 “陶渊明和苏轼还是有区别的。” 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秦始皇不觉得陶渊明和苏轼有什么相像之处了。苏轼之后还是要入世的,而陶渊明则是彻底地归隐了。 而身为皇帝,当然要考虑一个臣子能带给自己什么。 很显然,陶渊明只后世的文人有意义,秦始皇而言是没有意义的。 陶渊明有文才,但在某种意义上他属自我放逐,纵使有不得已的原因在,纵使有时的原因在…… 但陶渊明的表现嘛,不提两个人的政绩比之类的了,但就心态而言,只能说和苏轼的乐观豁达一比,谁给人的观感更好,这个答案客观的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