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六台正在播一个喜剧电影,还挺好看,她坐在沙发上看着,跟着笑了会儿,电视就开始放广告,靠在沙发看手机,软件戳了又戳,没有一个能提起兴趣的。
浴室的门还关着,他在外面晾了那么久,估计不好洗。
经过两人这么一顿折腾,已经十二点多。
外面的雨好像还在下,但已经听不太出来声音,只有雨夜静谧暧昧的氛围笼罩在这一方天地。
电影过了广告时间,继续接着刚才的剧情,她看着看着,眼皮逐渐沉重,电视里的人还在哈哈笑着,她眨了眨眼,意识逐渐模糊。
不行,浴室里面的人还没出来,还等着他送她回酒店……
最终,精力不支,头一栽,直接睡了过去。
一觉睡的舒服,苏印感觉浑身都陷了下去,屋内光线不是很亮,满鼻子陌生的气息。
她睁开眼看了一会儿,头顶的墙上还有她昨晚画的图案,灰色窗帘隔绝光线,她侧过头,看向床头,透明的电子表荧光显示早上八点半。
她连忙坐起来,才反应过来自己睡在哪里。
打开门,郕归一正在客厅看书,见她出来立刻站起身:“早,你先去洗漱,出来吃早餐。”
说完转身进了厨房。
苏印进了洗手间,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脸红扑扑,头发乱糟糟,一点形象都没,侧过头,看到旁边的马桶,脑子里自动补起昨晚在这里发生的事情,直接捂上了眼。
疯了。
外面天很亮,下过一场雨,晴朗的很,照着墙壁的图案,带了点温情。
“想好去哪里玩了吗?”郕归一还在厨房忙碌着。
“想去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她说出一早就决定好的方案,“还想去1933拍照。”
他今天穿了灰色短袖,黑色长裤,干净清爽,后背宽阔挺拔,此刻看着他的背影,看不出年近四十,她抱着豆浆就这么看着,这个人又居家又温柔,怎么会没结婚呢?
她低头喝了一大口豆浆。
郕归一端出煎蛋和包子摆到桌子上:“场馆要提前买票,国庆估计人很多。”
经他提醒,她想起来这么回事:“那,先去老场房,科技馆博物馆水族馆什么的以后再说?”
“这个可以。”郕归一将食物推到她面前,“这个是青菜香菇,这个是肉包。”
“你几点起床的?怎么还买了包子。”苏印回头看向客厅中间的黑色钟表,现在还不到九点。
“我有晨跑的习惯,回来的路上顺便买了点。”
她点点头,难怪他一身清爽,精神十足,拿起一个白胖的包子咬了一口,香菇味很浓,对面的人双臂支着桌子看她。
她躲闪开视线,端起豆浆碗,咬着碗边,说的含糊不清:“你昨晚睡哪里了?”
“次卧,那里面有张床。”
苏印唔了声,将碗抬高挡住他的视线。
次卧一般都会用来当客房什么的,他完全没必要把她放进主卧。
不得不说,她开始对那扇门好奇了。
-
吃完早饭,两人收拾妥当,准备出发。
看着他手里的东西,那么长一个镜头,看起来很专业,苏印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的人:“人家说玩摄影穷三代,你这从哪儿拿出来的?”
“你看我像是穷三代的样子吗?”郕归一笑道。
“那倒也是,谁家穷三代放全球限量的装置艺术?”苏印讪讪道,“是我眼拙了。”
“你刚刚那间房子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好奇?”
她点头。
“下次有机会告诉你,现在还不是时候。”郕归一悄然一笑,发动汽车。
苏印:“……”
她听说过开荒动土,搬家婚丧要时机,没听过看房间还要时机的。
-
苏印来上海的次数不多,上学的时候跟父母来逛过几次,逛了外滩那边的海洋水族馆,她对那里的印象除了人多还是人多。
她个子矮,淹没在人潮里,除了拱形隧道仰头看到了从头顶飞过的鱼之外,净顾着看人了。
大学毕业后,再来上海大部分都是为了工作,逛的最多的就是外滩南京路人广,每次去人都多,她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再去别的地方。
1933以前是一个公家宰牲厂,后来留下来,被改造后成为了人们拍照的打卡网红地。
国庆节,慕名而来的人不少,但比那些热门景点还是少了许多。
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的混凝土建筑,外面看着偏黄,镂空水泥花格窗倒是看着挺新奇,里面倒是全是偏灰。
听说这里门朝西方,意味被宰杀的牲畜都能去往西方极乐世界。
苏印跟着郕归一,从小门进去,沿着黑色金属楼梯上到二楼,视野开阔起来,灰色的建筑在眼前展开。
她快步走上前,踮着脚从扶手往上看,上下联通的倾斜廊桥横亘在上空,光线从错落的建筑间洒落,一眼望去安静又肃穆。
这里不愧是网红打卡地,转了两圈都能遇到很多同他们一样拿着单反前来拍照的人。
“你以前来过这里?”
苏印被郕归一引着前行,还没走过回头路。
郕归一站定,找了一个合适的角度拍了一张照,回头:“嗯,以前这边办一个活动来过,那次天气不太好,有点雾霾,天昏暗的,没今天这么亮。”
听他说着,苏印想了一下阴天的这里是什么样。
她当初做过功课,查过相关的资料,今天天气晴朗,太阳从正上方的天井直直射下来,混凝土本就带着强烈的现代工业的气息,这里没什么绿植,除了错落交叉的楼梯,还是有些压抑。
阳光穿过八角伞柱投射到地上,才让四周的钢筋混凝土看着没那么肃穆。
“阴天的这里是不是会很阴森?”苏印扶着栏杆眺望下面的人,摄影师和模特在看照片。
“有点。”
咔嚓一声,她回头,看到一个漆黑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