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山门地形的人物交给了她,便尽力完成得从容不迫。天门弟子多数来自大楚各地,本就各具形色、彼此包容。初见时她对商辰的印象相当流于表面,只晓得这位新进与己同龄,勉强作为先入门的前辈,她需以身作则出个合格的表率。却不知这位少言寡语的少年,在之后能给她带来多少烦恼,更无法预料的是,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会忽然摇身一变,成为自己的丈夫。
=
这天傍晚,伏芫坐在西廊檐下欣赏晚霞。
若姜出现在她身后,贴心地为她披上了一件棉纱外衫。
“虽已入夏,傍晚开始却有风呢。夫人现在纸片儿似的,得小心着凉呀。”
“多谢,贴心小棉袄。”伏芫邀她同坐,笑着打趣说:“你是从地里蹦出来的吗?走路悄没声息的。”
若姜依言坐在了她的右侧,半撒娇地抱怨道:“夫人又开玩笑!”
“若姜。”伏芫拍拍她的膝头:“就叫我姐姐吧!承蒙你照顾这么久,也怪不好意思的。”
“诶,您也晓得的,”若姜摆摆手,头头是道地回说:“我领着府上的例银,是做工的,怎能跟您姐妹相称啊?这不合规矩的嘛。便是您不介意,叫楼主知道了可怎么好?既拿着工钱,就是职责所在。不怕您消化,我弟弟是读书人,以后考功名这些都要花不少银子。这两年年景不好,田里收成跟不上,我得多给家里补贴,决不能丢了饭碗。”
这话也在理,若姜说的拿钱做工,其实并非单纯雇佣。商府坐落在寸土寸金的京师一隅,混在众多朱门大户中并不打眼,实际却另有名堂——乃是道上赫赫有名的招摇楼影宅。府中人员皆为招摇楼人,虽外表与其他府院的护卫仆从无异,内里却是以上下级别相称,自有一套严格的规矩。而在商府众人中拥有最高权力的,正是招摇楼的现任掌舵商辰。若姜平日里就常将楼主挂在嘴边,不论何时提起,都是一副唯他马首是瞻的模样,可谓又敬又畏。严谨来说,她目前负责照料自己的日常起居,明日也可能被遣往别处办差,一切不过是听从上级调遣罢了。
最初了解到招摇和商府的关系时,伏芫在心底发出过不小的惊叹。招摇楼的名号,是她在登州时就曾听过的。熟知武林各路派系是天门弟子的必修课程之一,尽管招摇被划入的是末等流派势力,学堂上师父也提过到过几句。
招摇楼是随新朝初立萌生的一股灰色势力,恰因行踪诡谲、作风招摇而得名。他们的行迹往往穿梭于晨昏昼醒之间,雷厉风行地犯下杀孽之后销声匿迹。在江湖中有名气不假,却俱是恶名骂名,可以说在名望方面一片狼藉。曾有传言称,招摇楼人在行动时,均以白色七芒星为记,行凶后会在现场留下白星图案,特以此申领罪名,彰显狂妄无情。而死在招摇手下的那些人往往非富即贵,又或被谣传知晓了不可外道的秘密,总带些神秘色彩。甚至,道上还有他们与朝廷关系甚密的猜测,说招摇是被钉在民间的一颗暗桩,伺机而动,伸出利爪,专司为上峰铲除异己。也有人说,招摇信奉的是东瀛邪神,之所以大肆接受□□的阴损生意,不仅为图财而已,背后还有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目的。
总之,因行事手法阴狠毒辣,举止毫无江湖仁义侠骨之风,招摇早在数十年前就被公认蔑称为不入流的刽子手。不仅在道上口碑奇差,其自身也始终被怪诞邪恶的猜测所笼罩,既叫人人唾弃,也令人人畏惧。不少人单是听到名字就不寒而栗。然而,百闻不如一见,传闻终究只是传闻。譬如,招摇楼人人都是武林高手,杀人如麻背负血案的说法,眼下就不完全成立。若姜虽身体强健,却不曾习武,甚至手无缚鸡之力,连剑柄也不太会拿,但她仍算是招摇楼的成员之一。
两年前,若姜为补贴家用,在亲戚引荐下进城寻工,在街边救下了一个差点被马车撞倒的娃娃。小娃娃的外婆正巧是西城有名的掮婆,为表谢意,把她介绍给了正在招杂役的商府。商府里男多女少,她本来有些害怕,但能签活契,给的也多,壮着胆子还是留下了。至于入府后的花名,是商辰给取的。她读书不多,按照规矩,就请主人家给帮改个名字。商辰说那就叫若姜罢,并令念九为她说明了楼里的规矩。那会儿她听完了手脚冰凉,眼直发晕,虽是一知半解,却感觉入错了门,怕不是以后可能要大祸临头。
“那后来,怎么又不害怕了?”
“进府以后,我一门心思老实干活儿,反正给有老爷家做工,手脚得干净利索。在府中做事,跟其他人家的那丫鬟婆子们干的活儿也没什不同。府里白日里的人是少些,清净了点,但只要不行差踏错,便能得厚待。楼主和夫人都是良主,我哪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最初她主要被安排做些洒扫碎活,后来又被调去了后厨帮忙,在那认识的伏芫。在那之后不久,她的月例被涨到了两钱。两钱是城里国公府大丫鬟的水平,对她而言是相当一笔厚薪。伏芫问她可知商府他们是做什么营生的,若姜说她明白这些自己不需知晓,了解得愈少越好。
商府与招摇内外一体,即便姜实则位处边缘,没有资格参与了解到楼中的正经本务,期满前的她也是不能擅自与外界联系的。谈及家中的父母兄弟,小姑娘有些局促地笑了笑,说她每年被允许与弟弟通一封无字书信,信封里装着贴补家用的银两,家中来的回信里,则会写几句单向的问候。
对于若姜的加入,伏芫至今仍深感意料之外。或许,这就跟笼罩在孟神医一样,越是离奇的传闻背后,藏着的面貌反而异常朴实无华。毕竟,这世上难以断言的奇事委实太多了。
除京中逸事外,若姜也常把出事前伏芫跟商辰在府中的日常讲给她听。伏芫以为,若姜这小姑娘,在讲故事方面确实有些天分。她讲起故事来声情并茂,陈述情节绘声绘色,假若有朝一日转行去做说书先生,必然也将混得风生水起。不啻如此,若姜还将以前她穿戴使用过的衣服首饰一一摆列整理,期盼着伏芫能从其中找回一两分的灵感。
伏芫站在长镜前,身上套着一件粉色纱绣海棠纹的单氅,新奇地打量自己在镜中的模样,发出古怪的慨叹,直言简直像是偷穿了旁人的衣服。
这些漂亮衣饰的风格鲜明,巧妙地结合了行走的轻快便利与京城的富贵风流,用料考究、剪裁合身,穿在身上特别服帖,恰如量身定制。样式美观